江南体育,江南体育平台,江南体育app下载,江南体育注册,足球竞彩,篮球竞猜,体育投注平台
银幕之上,当电影《731》的光影再一次刺痛黑暗,每一道历史的伤痕,都成为今天守护和平的动力;
镜头之外,电影《731》的原型地“平房”——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平房区,又经历了怎样的伤痛和重生?
“平房”,一个再普通不过甚至近乎“土气”的名字,背后却是非同寻常的故事:从一个移民的屯落,沦为侵华日军细菌战基地,再从战争的废墟中艰难站起,成为汇聚新中国多个“第一”的工业重镇,而今,在迈向高质量发展的征途上奋勇担当……这片承载着民族沉痛过往的土地,在新时代奔涌的大潮中焕发出新的光彩。
据《平房区志》记载,清代后期,此地原名义和屯,后寄托村屯太平之意,改名为平房屯。
那么当年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何以选址平房?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罪证陈列馆馆长金成民道出个中始末。
实际上,日本对细菌战研究由来已久。1930年,军医石井四郎极力鼓吹细菌战,“缺少资源的日本,应该开发细菌武器”——他的狂妄设想得到了军界高层的赞同。1932年8月,石井四郎在日本东京陆军军医学校建立细菌研究室。他急需活人进行实验,因此将细菌研究基地转建在中国东北地区,其目的一是可以得到大量活体实验材料,二是便于日后对中对苏作战需要。
这支臭名昭著的细菌部队一开始建在哈尔滨南约70公里的五常县背荫河镇。对这段历史,很多人并不知晓。
1934年,背荫河细菌研究基地发生一起越狱事件,一个叫王子阳的人带领30多人越狱,12人逃脱。他们逃到新发屯和陈家岗屯等地,后加入东北抗联。1937年王子阳在木兰战役中英勇牺牲,时任东北抗联第三军第三师代理师长。2017年在木兰县附近找到王子阳的墓,2020年他被追认为烈士。该越狱事件和王子阳也被写入不少影视作品当中,例如张艺谋导演的电影《悬崖之上》、赵林山导演的《731》都有呈现。
越狱事件发生后,石井四郎意识到背荫河的秘密已难以守住,于是做出迁移决定,恶魔把目光投向当时的哈尔滨平房地区。
平房地处长白山系张广才岭支脉丘陵地带,地势高,受洪水等自然灾害影响小;距离哈尔滨市中心十几公里,既能保持与城市的必要联系,也能与人口密集区隔开距离,保证隐蔽性……这些都成为石井四郎选择平房的原因。
731部队由此在平房建起秘密军事基地,经多次扩建,面积达100多平方公里。这片区域壁垒森严,成为日本在中国细菌战的武器研究中心和指挥东南亚战场细菌战的大本营。
其中,俗称“四方楼”的细菌实验室及特设监狱是最核心区域。“四方楼”呈“口”字形,长约151米、宽约101米,内有特设监狱关押被实验者,包括鼠疫、霍乱、炭疽等各种传染病病原菌都是他们的研究对象。至少3000人被当作“活体实验材料”,包括中国人、苏联人、朝鲜人等,没人能活着走出去。
至1945年,731部队官兵、军属共计3497人。1940年后该部队每年都有巨额“特别预算”军费,印证着一场自上而下有组织、有预谋的国家犯罪。
整个平房地区受尽了日军疯狂践踏蹂躏。为加强细菌基地防范,侵略者强行拆迁黄家窝堡、刘家窝堡、正黄旗五屯等村屯,拆毁民房约1700间,强占良田无数,大量百姓流离失所。还有被招骗、强抓去从事苦力的劳工,更深受摧残,朝不保夕。
据史料记载,为应征劳工,有些人家弟替兄、子替父,小则十几岁,大者近花甲,凡不愿意去者必遭毒打。为防劳工逃跑,实行“十人联保”,一人出事责其九人。受折磨致死者甚多,集中埋在正黄旗五屯北的荒野,人称“劳工坟”,占地总面积约1万平方米。
当1945年8月日本败局已定,731部队全员参与了毁灭罪证:一是焚毁资料,除石井四郎等人带走最重要资料外,其余皆烧毁;二是炸毁设施设备;三是残杀被实验者,平房镇几乎变成废墟。
新中国成立伊始,平房到处是战争留下的残垣断壁,是一个相当落后的农业区域。“一片荒草窝,人少兔子多,吃水摇辘轳,做饭砖支锅,刮风一身土,下雨水成河,耗子编队走,乌鸦来唱歌”,这些顺口溜描绘出当年环境的艰苦。
在平房区委办主任方恒玉办公室有一摞厚厚的资料,他说:“平房是‘先有厂后有区’。”1949年开始,国家组织全国各地建设大军挺进北大荒,其中大批干部、工人、技术人员汇集于平房,一部部机器轰鸣震天,一座座厂房拔地而起,揭开了平房工业建设和城市发展的序幕。
“国家‘一五’期间156项重点建设项目中,平房就占了4项。”方恒玉如数家珍,它们分别是国营120厂(今中国航发哈尔滨东安发动机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东安)1项、122厂(今中航工业哈尔滨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1项、101厂(今东北轻合金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东轻)2项。这些在今天依然是“国之重器”的企业,改写了平房历史命运,1953年11月平房设区级建制,划为哈尔滨市郊区,命名为平房区,全区人口4万余人。
无数建设者怀揣热忱在这里扎根,工业的火种在这片命运多舛的土地上熊熊燃烧。新中国第一架直升机直5、第一架轻型喷气轰炸机轰5、第一架武装直升机直9B、第一台涡轮轴航空发动机、第一炉合金铝水……一个又一个国内“第一”在这里诞生。
在三大厂历史展厅里,透过一张张老照片,还能感受到那个沸腾年代的创业激情。虽然条件艰苦,但人们始终充满昂扬斗志。始建于1952年的101厂被誉为“中国铝镁加工业的摇篮”,改写了我国同类材料长期依赖进口的历史。到1965年,其年产铝镁合金能力达3.62万吨,形成“一家供全国、全国靠一家”的我国铝镁合金材料保障基地。
工业的建设发展带动百业渐兴。在《平房区志》里有这样一段记载:“至60年代,这块解放后废弃荒芜几年的旧军事区域,已旧貌换新颜,各方面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成为拥有10余万人口,厂房、住宅楼林立,道路等公共设施一新,各项事业比较齐备的新兴城市工业区。”
平房区一些保留至今的城市主干道,据说与共和国这些新工厂的建设很有关系。当年从四面八方而来的建设者们,豪迈地称这里为“新的边疆”,誓要干出一番事业,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罪证陈列馆所在的“新疆大街”由此得名。南北向的“友协大街”取苏联专家协助建厂之意,是援建的见证。
上世纪90年代,东北工业经济效益普遍下滑,企业步履艰难。接之而来的国企改革,是一场刻骨铭心的转型阵痛。
从百分之百吃“计划饭”转为吃“市场饭”,平房区的央国企围绕转换机制、增强活力和提高经济效益加快改革。东轻通过聚焦主业,打破了传统“大而全”经营格局。1991年至2005年,东轻69项重大研究成果填补国内空白,2007年中国铝业公司重组东轻,东轻开启跨越式发展。东安依托改革创新激发了活力,研制生产的国产运7飞机动力装置——涡桨5系列航空发动机,以及DA462微型汽车发动机等产品畅销全国。2004年东安与哈飞整合,组建哈尔滨航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2005年在中国制造业500强列第81位。
新时代,平房区立足资源禀赋和产业积淀,夯实“稳”的基础,释放“进”的后劲。
2016年平房区与哈尔滨经济技术开发区实施“区政合一”管理体制,2017年全域纳入哈尔滨新区规划范围。新区规划范围493平方公里,包括江北一体发展区和江南政策协同区。其中江南政策协同区为平房区全域,定位“哈南现代制造产业集聚区”。
平房区副区长、哈尔滨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余定志说,平房区全力打造航空、汽车、数字经济、生物经济等主导产业,现已形成26个国家级产业基地,集聚企业近2万家,加快建设以实体经济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作为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东轻的国产大飞机机翼板材成功研发,打破了国外封锁,使国际市场同类产品的价格大幅下降。
余定志介绍,2023年平房区航空产业集群获评国家级航空装备创新型产业集群,2024年平房区航空配套产业集群获评国家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以平房区为核心的哈尔滨航空集群获批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成为我国航空产业体系最全的地区之一。
哈尔滨东安汽车动力股份有限公司是同时拥有汽车发动机、自动变速器、增程动力系统的国有控股上市公司,2024年N25TM甲醇增压发动机点火成功,填补了国内大排量甲醇发动机空白。
东安动力正加快推动机械化“换人”、自动化“减人”、智能化“无人”。在公司数字化车间,全自动智能视觉检测生产线万像素的工业相机“火眼金睛”,将产品图像与标准模板及缺陷库实时比对,“无死角”检查。“错装、漏装和瑕疵会第一时间被发现,系统即时报警拦截,确保产品装配精准无误。”公司副总经理王福伟说。
在哈尔滨联合飞机大型无人直升机产业基地,新下线排成一列。这款无人机最大起飞重量达1400公斤,升限6500米,航程900公里,在农林植保、物流运输、森林防火等领域有广阔应用前景。
联合飞机集团副总裁刘芳国说,黑龙江航空产业基础好,拥有大农田、大森林、大湖泊、大界江,发展低空经济的应用场景丰富。目前T1400市场表现良好,公司明年将冲刺生产1000架的目标。
2024年初的冰雪旅游热让“尔滨”火爆出圈,羽绒服龙头企业波司登北上冰城投资,落地在平房区,成为黑龙江冰雪经济内涵式高质量发展的典型案例。
在波司登(哈尔滨)智能制造生产基地,一件羽绒服从剪裁到成衣只需两三个小时;今年9月,羽绒生产加工也进入试生产阶段,带动黑龙江“黄金羽绒带”鹅产业链整体升级。依托数智平台,羽绒生产车间仅需4人,人均生产效率较传统工厂提升200%至230%。未来,波司登还计划在哈尔滨建立保暖防寒及冰雪运动装备产品科技研发中心。
去年8月,中国移动智算中心(哈尔滨)节点正式投产,为产业发展升级提供重要算力支撑。中国移动通信集团黑龙江有限公司董事长说,哈尔滨的冬季寒冷漫长,一年约7个月可为机房提供自然冷源,节省了大量费用。作为全球运营商首个全国产化单集群规模超万卡大算力工程,其总规模达1.84万张智算卡,算力6.93EFLOPS,相当于300多万台高性能计算机算力水平,算力输送实现地市1毫秒、省内5毫秒、全国20毫秒传输。
数据显示,平房区(哈尔滨经济技术开发区)拥有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数量占全省41.7%,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占全省31.5%。老工业基地的新动能加速汇聚迸发。
2024年初的哈尔滨,冰雪旅游现象级爆红,其中最让人感动的一幕就在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罪证陈列馆前——零下二三十摄氏度的严寒里,来自祖国四面八方的人们裹着厚厚的羽绒服,排起长长的队伍,静静地走进那段历史。
“这里排起的参观长队没有队尾,因为14亿中国人都在来这里的路上……”一位在馆前直播的博主对他的粉丝说。
从那个冬天开始,陈列馆人流猛增。而自2015年8月15日新馆落成以来,它的累计接待量已超过1600万人次,近期日均访问量1.2万人次。
七三一遗址是世界战争史上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细菌战遗址群,2012年入选《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2014年11月启动旧址保护性修缮工程,2015年8月新馆开放。其外形如同飞机的黑匣子,寓意着这里记录了731部队不可告人的罪恶秘密。
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罪证陈列馆内,用六国语言刻录在序厅墙上的“反人类暴行”五个大字异常醒目。金成民说,揭露日本军国主义暴行的目的,在于启示世人认知、铭记、思考和汲取历史教训,全面深刻反思战争与医学、战争与良知、战争与和平,尊重人权与自由,倡导文明与和平,抑制历史悲剧的重演。
这里工厂云集,工业文明的根基深厚。具有年代感的高大红砖厂房里,火红滚烫的铝水奔流、钢花飞溅,大型装备轰隆隆作响;自动化生产车间里,灵巧的机械手臂“上下翻飞”,现代化生产气息扑面而来。
这里有全国首家以冰雪文化为主题的专业博物馆。今年中秋国庆假期,哈尔滨冰雪文化博物馆人头攒动,万余件展品揭示出哈尔滨冰雪经济崛起的深厚基础。平房区冰壶馆是哈尔滨亚冬会赛事承办地,这里兼具研学基地功能,成为“体育+文旅”实践地。
这里古树名木众多,生长着城市最浓的绿意。全区有342株古树名木,其中300多年的火榆陪伴着几代人成长,树干粗壮得要几个人才能合抱,虬曲枝干见证百年风雨依然枝繁叶茂。
平房区这些生动鲜活的场景,既是对历史最好的告慰,也是继续奋发前行的注脚。
随着近期电影《731》公映,七三一遗址再次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平房也被更多人所了解。
“若你记得,我便活过。”——在七三一本部旧址举行的电影《731》拍摄历程特展,生动还原了电影创作场景和过程。从银幕到遗址,光影与实物共同筑牢记忆防线,让历史被更深刻地铭记。
金成民说,今年中秋国庆假期陈列馆累计接待参观者11.14万人次,同比增长26%。
在陈列馆出口处,有这样意味深长的句子:“别回头,向前走,出口有光,有人间烟火,有国泰民安。别忘记,来时路,有民族苦难,有国仇家恨。”
这就是“平房”,历史的记忆与时代活力在这里交织碰撞,让人深深感受到中华民族的苦难与辉煌。返回搜狐,查看更多